明鄭時期臺灣行政疆域圖

明永曆十五年(1661),鄭成功由金門率軍渡海來臺,驅逐荷蘭人。他佔領臺灣後,隨即在當年五月規劃行政區域,稱全臺灣為東都明京,在今臺南一帶設承天府,以北設天興縣,以南設萬年縣,這一府二縣的設置是臺灣第一次正式的行政區劃。永曆十六年(1662)成功病逝,其子鄭經繼位。至永曆十八年(1664)鄭經重定行政區域,改東都為東寧,升天興、萬年二縣為天興州、萬年州,增設南路、北路及澎湖三安撫司。至康熙二十二年(1683)鄭克塽降清為止,明鄭皆維持一府二州三司的建置。鄭經執政期間另將承天府分為東安、西定、寧南、鎮北四坊,天興、萬年二州下設文賢、仁和、永寧、新昌、仁德、依仁、崇德、長治、維新、嘉祥、仁壽、武定、廣儲、保大、新豐、歸仁、長興、永康、永豐、新化、安定、善化、感化、開化等二十四里。這四坊二十四里的建置到清領時期仍被清廷沿用。

資料與資源

標籤

基本資訊

資料類型 科學與統計資料
語言 中文 (zho)

時空資訊

時間解析度
起始時間 1661
結束時間 1683

管理資訊

產製者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:台灣歷史文化地圖
聯絡人 廖泫銘
聯絡人的電子郵件 veevee@gate.sinica.edu.tw